长安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安十二时辰电视剧算是好剧,这6大史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费用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长安十二时辰》主要讲了:天宝年间的上元节前夕,当时的长安城混入了可疑人员,身陷囹圄的张小敬临危受命,与少年天才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破除了安全隐患的故事。豆瓣评价《长安十二时辰》:整个电视剧运用了创新的探案剧集结构与人物关系的设定,把故事嵌套在当时的世界文化中心城市长安这样一个完美的切入点。在展现跌宕紧凑的故事架构、反脸谱化的英雄人物、脑洞大开的细节设计的同时,也带给观众丰富的文化价值。总的来说,《长安十二时辰》可以算是19年的难得的一部古装好剧。不过,凡事并不可能尽善尽美,《长安十二时辰》这6大史实错误,可以算作是本剧的大败笔,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也不得不吐槽一下。1.《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兰台的历史含义有误《长安十二时辰》的电视剧里多次提到了兰台一词,按编剧的意思,剧中的兰台应该是想指当时的御史台。不过,历史的事实是:唐代中期,兰台和御史台并不是一回事。兰台指的不是御史台,而是秘书省。我记得当年白居易写过一首诗《秘书省中忆旧山》,讲他在“兰台”任职的事,里面有两句是: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意思就是说,我司的人还是比较重视业务工作的,不摆谱,没有官架子。可见,白居易的诗里直接把秘书省叫做兰台。那么唐代的这个“兰台”到底是干什么的呢?大其实当时的兰台就是国家级别的图书馆和档案馆而已。因此兰台的人肯定管不了靖安司的事。还得让御史台去出马的。其实话说回来,搞错也不能太怪罪编剧了,因为御史台改名十分频繁。查阅史料可以发现,御史台在秦、西汉的时候叫御史府,东汉叫宪台,曹魏、晋、南朝宋改为兰台,南朝梁、陈、北朝习惯上还叫御史台,隋唐其实承袭的是这个系统。不过,虽然兰台在历史上曾经指代过御史台,但是至少在剧中这个唐朝的天宝年间,当时的兰台就只是指代的是秘书省,御史台就只是御史台。2.读刊印的书籍能证明程参学富五车?截图为程参跟张小敬在狱里吹牛:程参:凡是大唐刊印过的书籍,我全念过的。这句话真不知道是不是自相矛盾,古代的刊印,对应的技术是雕版印刷术。这个时代有没有雕版印刷的技术?从历史上的文献上判断,是有的。不过唐代的雕版印刷技术刚刚起步,印量十分稀少少,那这个程参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自相矛盾了,本想显示自己学富五车,可是细节却让他穿了帮。那么,唐代刊印的都是什么类型的书籍呢?从历史记载看,唐朝的刊印,主要是日历、占卜、佛经佛像以及字典等文字工具书。文学书是极其稀少的,这也再次证明读刊印书籍并不能使人学富五车。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刊印的文学书籍中,白居易得了第一。元稹是白居易难得的好朋友,后来白居易出诗集,曾经请元稹作序,当时的元稹就顺便追忆了一下两人的文学作品当初的火爆程度: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堠、牆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其甚者,有至于盗窃名姓,苟求自售。杂乱闲厕,无可奈何。扬、越间多作书模勒乐天及予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唐代大部分正经书,用什么方式来制作传播呢?其实是传统的抄书!我们在敦煌文献中见到的种种佛经和唐朝大都数书籍一样,都是手工抄写的。抄写耗时长,人工成本高,所以唐代的书价相对后代的刊印纸张的价格来说,是非常高的。程参读过这么多书,又懂阙勒霍多,家里一定是开矿的吧!由此可见,唐代印本书能带给程参的,除了一些生活技能,就是宗教的慰藉,在他学富五车的道路上并没有什么能帮上他。3.算筹摆错了!在李必参观过造纸厂之后,徐宾引李必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这个镜头虽然很短,但是我们还是可看出,桌子上摆的正是算筹。不得不说,这个摆算筹的镜头真的很走心,可惜却摆错了位置。那么。历史上的算筹的正确的摆法是什么呢?如下图,古时候的算筹分纵横两种形式。在我们记数时,其中的个、百、万,这些单数的数位用纵式摆法,而十、千、十万这些双数的数位用横式摆法,如此而来,这样的纵横交错地进行运算。如果这一位上数字为零,则会空出相应的位置。另外,由于算筹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实用工具,在古代一般都是随身携带的。在唐代,由于小农经济高度发达,因而很重视数目字管理。根据唐朝当时的规定,所有相关的官员必须备有算袋,以用来装算筹。我们中国的古人用算筹算术的时间可以说是很悠久了,从头到尾大概多年的时间吧。到元末明初,有了珠算的工具,算筹这一古老的计算工具才逐渐走进历史,被人们少有使用。珠算还是算筹的时代,中国的古代数学都有一个千年以来的硬伤:没有好好记录运算的过程。因为中国古代的数学无法保存运算过程,也就很难总结经验教训,古代数学也就很难有大的突破。也许这也是中国古代后期逐渐落后西方的一点原因吧!4.线装书出现的年代有误(18集约31分处)查阅史料可以知道,从整个中国古代的书籍制度变化上看,整个唐代是从卷轴制度过渡到册页制度的特殊时期,其实不得不说,《长安十二时辰》的前面这么多集了,剧组对这一细节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没想到这集疏忽了,不知道是故意留下吐槽点还是无心之失。这集的李必被困在何监乐游原别业的库房里,而库房里出现了线装书。如图这样的装帧形式的书籍,也是我们常见的古籍装帧形式,而这是明代中后期才出现的古籍装帧形式。5.三百余州的叫法有误《长安十二时辰》的这段话里其实有一点小的史实错误的。唐代州(郡)虽然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叫州,可唯独从天宝元年开始,也就是《长安十二时辰》的时间线里,将改州为郡,这一叫法大概持续了十多年。6.林九郎错误的圣旨开头在《长安十二时辰》的第22集中,郭将军给林九郎传旨的时候,念了一段林九郎的圣旨开头:中书令兼尚书左仆射晋国公林九郎。查阅史料可知,当时的唐朝官员的圣旨开头是由官、职、勋、爵四部分构成的。这里边晋国公是爵,我们不评论。散官与勋官都没提到,我们也不评论。当时的中书令兼尚书左仆射是职事官,我们重点看一下这部分。首先,在天宝三年的时候,实际上只有右相,没有中书令,其实中书令就是右相。中书令: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微省,中书令曰紫微令。天宝元年曰右相。···至德二载十二月······于是侍中、中书令、兵吏部等并仍旧。罢郡为州,复以太守为刺史。(《旧唐书·百官志》)那么林九郎是尚书左仆射,为啥叫右相呢?这不是左右不分了吗?其实在唐朝,这是两个系统。当时的右相是中书省这个系统,而中书省这个系统是从中书令改来的。在天宝初年,当时门下省的长官侍中改名叫左相,而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改名叫右相。这个左右,是门下省和中书省相对而言的。另外,这时候右相应该是最尊贵的。那么,尚书左仆射是怎么回事呢?尚书左仆射: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阙则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龙朔二年,改左右仆射曰左右匡政,光宅元年曰文昌左右相;开元元年曰左、右丞相;天宝元年复。(《旧唐书·百官志》)当时唐朝的尚书左、右仆射,是尚书省这个系统的。在唐朝的开元时期曾经叫做左、右丞相,在天宝初年又改了回来。所以这个左、右丞相,也就是左、右仆射的左、右是指尚书省内部的分工而叫法不同。另外,从实际的分工上看,左仆射分管的部门比右仆射更重要一些。所以,右相和中书令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一圣旨开头有误。因此,在天宝三年,正确的叫法应该是右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