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里最憋屈的人物应该就是太子了,他身为一国储君,连说句心里话的地方都找不到,跟亲党之密谋,竟然全数被林九郎所侦听到,不仅林九郎知晓,甚至何孚都说出了他们谈话内容,太子处境是何等堪忧啊!
憋屈的地方还不止于此,最让观众替他着急上火、让电视剧里的何监、郭将军、李必为他奔走卖力的,乃是身为太子,竟然要被圣人撇到一旁,而用宰相代理国政。
圣人的种种做法及默许臣子对储君的刁难,真是太无视太子的存在了,太子内心的憋屈,非吾等能够领悟啊……
在大家齐心猜测《长安十二时辰》幕后主使的时候,我们不妨把眼光放远一些,看看最后太子与圣人的结局。
《长安十二时辰》里,圣人原型乃是唐玄宗李隆基,太子为唐肃宗李亨,林九郎是李林甫,郭将军为高力士,这些都是毋庸赘言解说的了。
不仅在电视剧里太子李亨憋屈,在真正的历史中,李亨也确实是个受尽委屈的储君。
诚惶诚恐的太子生涯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遭到玄宗宠妃武惠妃和驸马杨洄的构陷,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废为庶人,不久赐死。
第二年即开元二十六年()六月,李亨被立为皇太子。
在前太子被杀的情况下接任储君之位,李亨心里自然不会轻松,自己如果稍有不慎,可能就会重蹈乃兄覆辙,所以李亨一直战战兢兢的顶着太子头衔做事。
奈何两任权相李林甫与杨国忠都跟李亨过不去,这让李亨更加诚惶诚恐,在经历一次次危难后提心吊胆的躲在太子府过活,甚至最后连结发妻子都弃之不顾,来保全自己。
《新唐书·后妃传》记载道:
太子内忧,鬓发班秃。后入谒,玄宗见不悦,因幸其宫,顾廷宇不汛扫,乐器尘蠹,左右无嫔侍,帝愀然谓高力士曰:儿居处乃尔,将军叵使我知乎?
李亨都差点秃顶,这是何等的心理压力啊!玄宗也认为儿子太可怜,问高力士咋不告诉自己。
看来李亨这太子做的真是够憋屈。
太子反杀,囚禁圣人
圣人李隆基只给李亨太子之位,却不给他应有的权威,李亨心里绝对不会舒坦,然令李亨自己都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有机会在日后“报复”圣人。
这一切还要怪李隆基自己怠政、昏聩,导致安禄山反叛。
安禄山造反,兵锋直指长安,圣人带着《长安十二时辰》中所说的宠妃严太真即杨贵妃匆匆逃往蜀地,半路遇到兵变,圣人为保小命儿,舍弃了宠妃,仓皇逃窜至蜀。
太子权衡利弊,在众人劝说下,离开圣人,去到前线,指挥大唐军士抗击敌寇。
经过唐军将士浴血奋战,长安终于光复,前太子即肃宗李亨接回了前圣人即太上皇李隆基。
李隆基享了几天清福后,便被大宦官李辅国以各种借口软禁了起来,虽然史书上把罪名都归于李辅国与张良娣,但如果没有大权在握的李亨点头,谁又敢软禁皇帝的老爹呢?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虽然只演绎了一天的长安事件,却已经让大家看清楚了圣人与太子之间潜在的巨大矛盾冲突,最后做了圣人的太子选择软禁其父,也算是有历史根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