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里少有的盛世之一,曾经涌现出很多有才华、有担当,又廉洁自律的好官,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大批庸官、贪官。若问唐朝近年里,谁是最大的贪官?史学家们会一致认为:非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老臣元载莫属。当他家被查抄时,光胡椒一项就有石(合约60吨)。想想那场景,实在是令人咋舌。今天,笔者就来说一说这个贪官是怎么走上贪腐之路的。
元载(公元——年)是凤翔府岐山县(今陕西岐山县)人。他出身寒微,是由继父元景昇养大的。少时,元载嗜好读书,性格敏惠,精通道学。天宝初年,他考中进士,授新平县尉。此后,一步一步地擢升到元帅府的行军司马。因为协助铲除李辅国和鱼朝恩两个权宦有功,元载深得唐代宗李豫的宠信,被封为宰相,主持国政。此时的元载“一朝权在手”,便志得意满,独揽朝政,排除异己,专权跋扈,走上了一条贪腐之路。
元载得势后,京城长安城几乎装不下他了。史书上,此时的元载:“志气骄溢,每众中大言,自谓有文武才略,古今莫及,弄权舞智,政以贿成,僭侈无度。”凡求官者,只有向他及他的主书(即秘书)行贿,才能如愿。史书记载一个小故事,足以说明他是何等的嚣张。一位来自宣州的昔日旧友,跑到长安来向他求官,元载随便写了封信,应付了事。半路上,这位朋友偷偷打开那封信,想看看这位权相到底写了些什么。结果是“书无一言,唯署名而已”。朋友失望之至,以为彻底没戏了。这时,他已到达幽州。本着试一试的心情,他向地方政府通报,告诉他持有一封元宰相的介绍信。节度史(也就是地方最高长官)听到汇报,感到宰相的关系户得罪不起,连忙派员隆重接待。然后,“留宴数日,辞去,赠绢千匹”。这个人只是亮了一下信封,地方官如接圣旨,产生这么大的震动,由此可知元载的威权是多么了不起!
元载不仅自己受贿,而且还纵容老婆、子弟,聚财敛货,卖官鬻爵。凡江淮方面的地方要职,以及京师行政机构的重要官员,必安排他的党羽。满朝文武,慑于他的引用亲信,排斥异己,皆帖服求安,俯首听命。元载到底受贿贪了多少钱,没有人能够数的清。
元载有一种癖好,热衷于大兴土木,建房盖屋。他所建的屋宅,竟占了长安城里的大宁、安仁两里,其规模之大,难以想象。他在东都洛阳建造的一座园林式的私宅,没收充公之后,竟能改作成一座皇家花园,不难想像原来该是何等的堂皇奢华了。
元载的专横、敛财行径,唐代宗都知道,但他考虑到元载跟了自己这么久,劳苦功高,就想让他善终结局,于是叫来元载,劝诫他收敛一下,不要搞的大家都难看。但元载却根本不思改过,唐代宗忍无可忍,下令罢职收押,查抄元载府邸。
官兵查抄他家时,起赃无数,其中光胡椒就搜出来石、钟乳五百两。胡椒是调味品,唐朝人日常生活中用量极少。一餐饭,数粒即足以吃得口麻舌辣,头汗耳热。按专家推算:唐代的一石,相当于今天公制的克。那么,从元载家抄到的胡椒差不多有60吨。就是将这些胡椒运送到长安,也得需要上百峰骆驼,从印度洋的海滨绕喜马拉雅山的南麓,经克什米尔到南疆,才能最后运抵长安。
抄家完毕,将士回来禀告,说元载府中查出了多少金银珠宝,唐代宗都平淡的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当有人说到“八百石胡椒”时,唐代宗大怒!不仅下令将元载问斩,同党流放,随后又赐死元载的家人。如此还不解气,代宗又命人挖开元载祖坟,劈棺弃尸。
当时,在长安判了死刑的囚犯,要押解到近郊的万年县执行。大家拥到街上,欢呼这个气焰嚣张的巨贪落得这个下场。坐在押囚的槛车里的元载,这时才真正看到老百姓眼光里的切齿痛恨。《通鉴纪事本末卷三二》记载:“及死,行路无嗟惜者”。怎么说,元载也曾经是一朝权相,那些行刑的刽子手,照例都要问他:“元大人,在这最后时刻,还有什么要求。”元载知道逃不过一死,央求说:“愿得快死!”主刑的刽子手说:“相公须受少污辱,勿怪!”,“乃脱秽袜塞其口而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