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撰文
兰台
编辑
李莎
这一期,我们继续去盛世大唐。这个朝代的皇帝里,最著名的当属唐太宗李世民了,后人常觉得,他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哥哥和四弟,实在冷酷。但其实,这事儿,还要怪他爸爸李渊。
李渊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模糊的开国帝王了。这主要是因为李渊的继任者,唐太宗李世民是靠发动军事政变登上皇位的。他杀死了兄长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后,又逼迫父亲李渊让位,为了强调军事政变的合理性,李世民只能把李渊塑造成一个懦弱无能的形象,但是李渊毕竟是唐朝正牌开国皇帝,太无能又未免伤了唐王朝自己的面子,所以和李渊相关的史料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旧唐书》里,李渊在不同人传记里出现时,表现出的性格都不一样。比如在《旧唐书·太宗本纪》里,李渊就完全是一个无能的父亲,几乎一遇到困难就会惊慌失措,大唐江山全靠年轻的李世民支撑。然而在《旧唐书·窦抗列传》里,李渊变成了一个“豁达大度”的“拨乱之主”。书中写道,“及闻高祖定京城,抗对众而忭曰:此吾家妹婿也,豁达有大度,真拨乱之主矣!因归长安。”
以至于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多处感叹:史臣专欲归美(唐)太宗,其于高祖亦太诬矣。
如果我们认真梳理史料,还是能发现李渊是一个特别无情的皇帝,甚至可以说,他的无情直接导致了后来玄武门事变的发生。
唐高祖李渊(视觉中国)
杀人不眨眼
从太原起兵开始,李渊就一直把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家人手里。在李渊登基以前,唐朝的主要军事将领就是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侄子李孝恭,堂弟李神通,就连李靖这样被李渊高度评价为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比不上的名将也不能单独领兵,只能做李孝恭的副手。
后来,凡是在隋末称过帝的诸侯,基本上都被李渊杀了,这其中还包括和李渊同为陇西李氏出身的李轨,《资治通鉴》记载李渊给李轨的信里还称他为“堂弟”,可当李轨兵败被送往长安后,李渊还是毫不犹豫杀掉了他。
尤其是李渊杀窦建德,这真的体现了李渊性格中自私自利,毫不顾全大局的一面。当然,这种自私在帝王中多有体现,我们常说要顾全大局,可是在李渊这些人心中,可能自己高不高兴,开不开心才是“大局”。
洛阳之战后,窦建德兵败被俘,但是河北、山东一带还掌握在窦建德余部手里,因此李世民极力劝阻李渊杀窦建德,可是李渊根本不听,照杀不误。
李渊杀完窦建德后还和没事人一样,派人去招降窦建德故将范愿、董康买、曹湛、高雅贤等人,并且让这些将领都到长安去“领赏”。这个时候,凡是正常人谁敢去长安?窦建德这些余部一商量,去长安九死一生,还不如干脆打着为窦建德报仇的旗号起兵呢。就这样,本来可以一纸诏书就能平定的河北又重新动荡起来。
最能体现李渊无情的,是他处理李建成与李世民关系上表现出的冷酷。
现在无论是夸李渊的还是贬李渊的,都认为李渊因为顾念亲情,所以处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矛盾时进退失据,最后酿成了玄武门事变。
可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李渊从来就没有“顾念亲情”,相反,是非常理智和冷酷的。
首先我想说,李渊最猜忌的并不是李世民这个秦王,而是太子李建成。李世民梦寐以求的不过是让李渊废掉李建成,立他为太子,事实上李世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此为目标而奋斗的。而李建成如果想要“更进一步”,那就只能弑君了。
太子弑君这件事情在几十年前就发生过,相传隋文帝就是被太子杨广所弑。不管李渊是否相信这个传言,但是他肯定会“以史为鉴”的。
所以如果抛开父亲这一角色,对于李渊这个皇帝而言,两个儿子互相牵制是最好的。至于将来李建成继位后会不会饶了李世民,李渊似乎没考虑这一点。
让儿子自相残杀
有几件事可以看出李渊有意用李世民去牵制李建成。
第一件事,众所周知,唐朝初年还没有设京兆府,管辖首都长安行政事务的机构是雍州牧,雍州牧还同时管理万年县、长寿县乃至周边二十几个县。
雍州牧地位特殊,一般是亲王遥领,但真正负责管理的是雍州治中,某种意义上,雍州治中才是真正的“首都市长”。
在李渊时期,实际担任雍州治中的是高士廉,他的外甥女就是李世民的妻子,日后的长孙皇后。
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呢?其实只要看看太子东宫有名有姓的属官和李世民天策府里的属官构成就明白了。李建成这边除了魏征等少数几个人外,其余都是关陇贵族子弟,而李世民这一方恰好相反,秦王府十八学士里出身关陇的不足三分之一。李建成本来就得到了关陇贵族这群“地头蛇”支持,要是再把首都行政权交给他,李渊那才真是寝食难安了。
《隋唐演义》中的李世民(左)和李渊
第二件事就是同样是“图谋不轨”,李渊对待李建成和李世民态度上截然不同。
唐武德七年(年)6月,发生了一起“杨文干谋反事件”,杨文干是李建成故将,当时有传言说李建成作为太子就参与其间。《旧唐书》记载是李渊大怒,并且派人把李建成“骗”到行宫,“高祖托以他事,手诏追建成诣行在所。既至,高祖大怒”。而《新唐书》的记载则更为激烈,李建成虽然只身来到行宫请罪,但依旧被暴怒的李渊给囚禁了起来,“径入谒,叩头请死,投身於地,不能起。帝怒,夜囚幕中,使兵卫守”。
目前看,这个谋反事件很可能是李世民栽赃李建成,而李渊一时之间,真的考虑废掉李建成,改立李世民。可是几乎同样的事情放在李世民身上,李渊却轻轻放过。
“杨文干谋反事件”过去后,李世民派亲信张亮去洛阳收买结交山东豪杰,结果被齐王李元吉举报张亮图谋不轨,可李渊最后的处理方式居然是将张亮无罪释放,还让张亮继续去洛阳。毕竟,李世民就算谋反,对准的也是李建成,而不是他自己。
近代以来关于唐初历史研究成果有很多,其中台湾学者李树桐在其学术著作《唐史考辨》中说,李渊与李建成军事才华就算逊色于李世民,也绝不是无能之辈。如果李渊一开始就遏制李世民的野心,明确李建成不可动摇的继承人地位,并且重用李靖、李世绩等名将的话,玄武门之变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
而且遏制李世民野心,不但能保护李建成,其实也是保全了李世民。否则,即便玄武门之变没有发生,以李世民与李建成争斗的激烈程度,等李渊百年之后,李建成继位,可以肯定李建成是绝对饶不了李世民的。
按照当时的历史,李渊总是有一个儿子必须得死。这样一个父亲,也未免太薄情了点。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