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模式融合多领域共建一起看看长安区灵活多 [复制链接]

1#

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长安区按照“支部搭台、村企共建、携手发展”原则,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千企联千村”行动,引导各类工商资本通过多种模式进行项目共建、资源整合,全面参与乡村振兴。

“三变”改革共建模式

利用农村土地和闲置房屋、设备等资源,使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增强区域发展活力,推动乡村振兴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产供销全产业链共建模式

村企共同做好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仓储等环节的协同管理,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将特色优质农产品转变为农商品,提高市场占有率。陕西汇丰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鸣犊街道黎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约“鸣犊街道黎明村渔稻共生项目”,利用黎明村内亩土地,创新建设具有产业先导、技术先进、持续可行特点的高品质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利益联动共建模式

利用村庄优势资源发展产业,把村民嵌入产业链,形成利益联动机制,充分调动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子午街道抱龙村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旅游、民宿等经济产业发展,扩大村民就业机会,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同时,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逐步实现土地流转、认养农田、康养民宿等多元化发展格局,吸引在外村民回村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

整村推进共建模式

统筹优势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养殖、休闲文旅、生产生活服务等多种产业业态,联合打造新型乡村综合体。王莽街道清水头村培育“王莽鲜桃、清水莲藕、亚特猕猴桃、桂花球大米”等特色产业,挖掘盘活村内52户空庄空院,集中打造康养民宿新业态经济,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元;小峪口村发展“非遗+”乡集新业态,探索民宿、旅游、研学等多种非遗文化传承模式,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共赢。

托管经营共建模式

坚持企业统一托管、统一经营、统一销售,解决村民劳动力不足、技术不强、规模不够等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和村民收益长期稳定。引镇街道胡家寨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土地入股,与陕西长丰现代农业托管公司合建胡家寨农场,形成“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土地“全托管”模式,整合农业项目资源,实现粮食规模化经营,去年带动村民收入75.6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农户和公司三方共赢。

带动就业创业共建模式

企业通过对村民先进行培训,培养成熟后安排就业,进一步带动村民创业、实现增收。滦镇街道上王村邀请行业精英对全村户农家乐厨师、服务员进行统一培训,提升服务质量,经营户年均收入达15万元;陕西省妇女手工艺协会与乔村联手打造三秦巧娘手工坊、直播基地,探索妇女手工“产学研训创”联动发展新模式,开展各类手工业培训22次,累计培训人次,助力手工产业转型升级。

电商消费帮扶模式

整合当地特色产品,链接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消费市场,通过互联网,建设自有网售平台,帮助特色产品走出去。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优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探索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形成以民宿、特色餐饮、居家养老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建成“互联网+农产品”电商平台,集中收购、包装石砭峪铁皮石斛、中蜂蜜、核桃等,打造“石砭峪”品牌,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5万元。

长安区坚持党委主导、政府搭台、市场引导,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八大助力”行动为抓手,以村企互联互通为着力点,因地制宜挖掘更多村企共建互联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全区个村村村有共建、企业有效益、发展有质效、群众有实惠,着力打造平台助力、企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长安模式”。

编辑:刘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