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怀在哪里出诊 http://www.jydxy.com/m/山径文学社作品(继往开来)
钢琴《误入仙境》04:38来自山径文学社主编肖殿群
导读:地处湘桂黔边区的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大寨村,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侗寨……
城步县长安营镇大寨之谜
肖宇亮、阳忠政、阳孝金
一、古杉树吐烟之谜
往往在农历五月,天气晴朗时,有人偶尔会看到一个奇观——古杉树集体吐烟。开始,杉树王树尖吐出淡淡的青烟,宛如香烟燃烧冒出的烟子,在微风中袅袅升起。接着,其他古杉树陆续开始吐烟,形成古杉群集体吐烟的壮观场面。从开始到结束,过程前后不到十分钟。这一奇观,到底是古杉有吐纳之能,还是水气变幻的自然现象?有待于破解。古杉树集体吐烟之奇,不亚于海市蜃楼。
梦幻侗乡,古谜成雾(陈世光摄)
二、古堂节
农历九月二十九日,为大寨村吴姓侗家的专门节日——古堂节。旧时,族人要聚众杀猪,用猪头四爪在盘古庙里敬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在庙里举行节宴。席上只喝甜酒,不喝烧酒;只吃猪杂,不吃猪肉。猪肉每户一份,各自拿回家中。如今,虽不再过众节,但各家打糍粑、酿甜酒、办节宴仍然盛行。
三、蒙氏大节
农历七月初二和十月初二,为大寨村蒙姓侗族的专门节日——蒙氏大节。节日前一天,各家接回出嫁女团聚。节宴从早晨开始,首先在堂屋摆八仙桌、点香烛、祭祀祖先,然后围坐就餐,叫作吃“年羹饭”,菜肴丰盛,但不吃米饭,只吃祭祀过祖先的油煎糍粑。这天,勤劳的侗民不劳作,互相宴请之余,聚集在鼓楼或禾堂坪奏芦笙、吹木叶、对侗歌。
四、东晋古杉群
在一千多年前,大寨就有在寨前水口方向植树的习俗,以完善风水。现迴桥头及村寨前方均有古杉及其他珍贵树种,其中古杉共有38棵,最大的胸径2.19米,高度曾达28米,被誉为中国杉树王。经测定树龄达多年,为东晋时期人工栽培的风水树。
五、古杉坪
——“湖南六月六山歌节”发源地
长安营各族人民自古爱唱山歌。山歌种类繁多,有四句歌、排歌、盘歌、花歌、情歌、酒歌、苦情歌、谜语歌等。每逢节日、嫁娶要唱山歌,平时劳动、空闲也唱山歌。尤其到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喜欢山歌的人们聚集到古杉坪中对歌。年,乡政府确定六月六为“山歌节”,并连续在古杉坪中举办多届。每到“山歌节”,身着盛装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尽情对歌。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山歌节升级为“湖南六月六山歌节”,成为湖南省四大节庆品牌之一。
湖南六月六山歌节
六、“武烈王”设大寨县
明天顺年间,为反抗分封于湖南武冈的岷王的暴政,长安营发生了大规模的苗民起义,波及湖南、广西、贵州三省的苗、瑶区域。几经周折后,义军推李天保为首领,号称“武烈王”,建真龙殿于长安坪,设立长坪府、大寨县。大寨县衙设寨子对面的烟灯界,下有骑马石,上有烽火台。随着长达二十多年的苗民大起义被镇压,大寨县衙等设施遭到破坏,但旧址旁边的小溪仍然叫“衙门沟”。现民间仍流传民谣:“长坪府、大寨县,长安有座金龙殿。”
七、侗民治水
多年前,大寨前的河水直接穿村而过。寨中一老先生认为,寨前之水过急过直,不利寨中藏气聚财。老人四处动员修堤改道河水,但无人响应。于是,老人决定举家修堤。老人带着儿孙上阵,开山运石,涉水筑堤。老人一家起早贪黑干了一年后,村民们为其感动,不断有人加入筑堤。前后共干了数年,河水才在挡水堤的引导下,在寨前环绕了一段,像象玉带一样向下缓缓流去。自河水改道以后,原来邻近的四个寨子房屋不断增多,逐渐连接成一个大寨子。
八、迴龙桥
乾隆以前,大寨前的河上没有桥,两岸村民只能踩着河中摆放的“跳岩”过河,不但涨水时无法过河,平时也常有老人、小孩失足落水。为改变现状,经各寨长老多方联络协调,达成了共修风雨桥的合款。村民积极捐钱出力,上团下寨鼎力相助,但由于地瘠民稀,筹资筹劳艰难,历经三年有余,于乾隆十五年修成风雨桥,取名“迴龙桥”。为回报乡邻,细心的寨中妇女常在桥上挂放盛水的竹筒及草鞋,以解行人之急。
九、神奇的三鲤图
在侗寨村界,路上常有一个三鲤鱼聚头的石刻图。因鲤鱼多子,又有鱼跃龙门的传说,人们喜欢用鲤鱼石刻来祈求子嗣繁昌,前程似锦。侗民称为“一脚踏三里”的石刻,还起到标示寨子村界的作用,本寨人回来过了路标,就有了家的亲切感。侗寨盛行舞龙灯,这一图案成了判断谁的龙灯先拜访对方寨子的标志。只要得知对方的龙灯先过了自家寨子的“一脚踏三里”,自家龙灯哪怕已靠近对方寨子,也得掉头回去热情接灯。因年代久远,毁损严重,现仅留存一块“一脚踏三里”石刻。
十、千年古驿道
公路建成以前,贯通长安地域的驿道是下通城步、武冈、通道、黔阳,上接龙胜、桂林的重要通道。古驿道在大寨段分成两支,一支从村前经过,另一支从对面寨子穿过。古道上平时通行商旅、驿使,乱世更是调兵的要道。民国时期,湘军、桂军频繁经过。川军熊克武部奉调粤地时,更是连续过兵十七个日夜。长征时,红九军团一部正是经过古驿道到达通道。现两岸村寨的石板路仍有一部分是古驿道遗存。
一条驿道通汉唐……
十一、侗家鼓楼
鼓楼是侗族原始氏族议事制度的重要标志,历史悠久。侗家人很重视鼓楼,有“未曾建寨先立楼”做法。即在新寨开建之前,先选择适当地点竖立一根杉木,标定以后建鼓楼的地点。侗语最早称鼓楼为“某楼”,意是聚集的地方。农闲时,侗民聚集鼓楼对山歌、赛芦笙、跳舞。楼顶置一大鼓,每遇重大事项,族中长者击鼓传信,侗民闻声而来,共同议定要事,裁决争讼,接待贵客。侗家腊曼(小伙)、腊苟(姑娘)也常在鼓楼相会。过去,大寨有多处鼓楼,现遗存鼓楼两座。数年前,大寨新建鼓楼一座,成为大寨旅游新地标。
十二、吊脚楼
侗家的房屋大多依山而建,只将坡地的后面部分整平。建房时,每排屋架的柱子长短不一,有的柱子立在平地上,有的落在坡地上,形成吊脚的形式。吊脚楼多为三层,下层放杂物或养牲畜。二楼叫“坐地屋”,三楼叫“坐楼屋”,为生活空间。坐地屋前方挑出一个走廊,走廊外侧固定长凳和“美人靠”,以供家人和来客休息。这样建房,既因地制宜节省成本,又可防止毒蛇、野兽及湿气侵扰,是侗家建筑智慧的结晶。
十三、大寨积谷堂
过去,长安地带山多田少,百姓只能靠天呷饭。遇上丰年,尚能勉强一饱。若是歉收,谷子需请人从城步、武冈挑来。由于山高路远,一石谷子运来,挑运费都可以买到五、六石谷子,人们无力购买。为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宝庆二府”在大寨观音堂建立积谷堂。以民间捐助的谷子为基础,由专人负责向周边青黄不接的人家出借,收稻后再还粮归仓,并支付小量的息谷。这样,既积累了粮食借贷给百姓以度荒年,又让积谷自然实现以旧换新,防止变质。由于地方苦寒,初期只募集到谷子一百多石。其间,两任“宝庆二府”主官分别捐银一百一十两买谷入仓,同时也有地方大户捐助。到后来,积谷堂积谷常存一千多石。现观音堂己毁,唯遗留一块光绪年间的“积谷长存”公示碑。
十四、红军宿营古杉下
长征时,红九军团大部经过大寨而走向通道。当时,古杉王后面是城隍庙。红军为不扰百姓,就在城隍庙边、古杉树下及山坡上宿营。老人们口传,当时城隍庙有对联为
/p>
庙貌丹青古;威灵岁月深。
红军过后,庙墙上还留下“中华苏维埃万岁”、“红军是穷苦人的队伍”等标语。
十五、杉树王传说
明朝中期,大寨发生了一件怪事。接连几天,有快马从武冈州而来,马上人手持大红喜贴,远远的不停高呼“恭喜,恭喜!大寨沙祥清中举!”寨中人莫名其妙,细问来人,方知报名为“横岭峒大寨路边沙祥清”的人在长沙乡试中举。报喜人远道而来,本想挣点赏钱,无奈查无此人。寨中根本没有沙姓,这事很让村人费解。有一天,一长者忽有所悟,向众人指了指路边的大杉树,微笑着说:“算来也上千年了,莫不是化身出来试试才学?”自此,古杉成精中举的传说在本地传开了。
故事如谜的千年杉树王
十六、连心树之谜
很多年以前,侗家是禁止和对河的汉人通婚的,可偏偏一位美丽的侗家姑娘和汉族小伙相爱了,两人常常隔河对歌,山边约会。当小伙子托媒到侗寨时,得到的是毫无余地的拒绝。为不犯通婚汉人的大忌,父亲将女儿锁在家中。眼看秋去冬来,女儿一天天瘦了,父母心痛却也无法。一个夜里,父亲做了怪梦,梦中,一长须老人来到面前,手托一棵树苗说:我把这树种在寨头溪边,若开春后长出相连的两棵树,她们的缘份是天定的,当允!老汉梦醒,正在疑惑,老伴醒来也向他讲述了同样的梦,夫妻俩惊奇不已。天亮后,德高望重的寨主的到来,更是让人吃惊。寨主也讲述了同样的梦。不久,寨中很多人在传说做了同样的梦。春后,留心的人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村头溪边长了紧紧相连的两棵柏树,每棵已有碗口粗。小伙子本以为婚事无望,不时长吁短叹。一夜刚睡下,小伙子耳边总重复着一个慈祥的声音:“快托人去提亲!”小伙子将信将疑,抱着试试看看的心情托人过河,果然圆了心事。此后,侗汉两族开始通婚,越走越亲。两棵连体的柏树长大,依然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寨民视之为福树,常来许愿寄名,相传百试百灵。
十七、大寨——电影中的经典古寨
年冬,由北京玲珑文化公司打造的唯美温情电演《一步之城》在城步开拍,作为重要拍摄地,大寨侗家风情多次上镜。曾两次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惠红英,一改“霸王花”形像,在大寨侗家演绎了一位淳朴的母亲。十多天的时间里,她和演职人员住在侗家,和村民交流,同在火堂烤火,同饮侗家油茶。大寨古村落以亮丽之姿展现给全国人民,看者无不称奇。
《一步之城》拍摄之余……
十八、《痛并爱着》
——将大寨全面展现给世人
年,由肖昂执导的儿童故事片《痛并爱着》全程在大寨拍摄。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镜头将大寨及周边的青山绿水、篮天白云、古杉鼓楼、梯田稻浪、风雨桥、吊脚楼展现得淋漓尽致、美轮美奂。八十多位演职人员深入民宿、民居,零距离感受了侗家的风情。年,第六届中国·郑州“金童象”儿童电演节上传来喜讯——该片荣获最佳儿童故事奖。长安、大寨的美景呈现,无疑为电影加分添彩。
十九、侗家油茶飘香
侗寨和县内其他苗寨一样,盛行打油茶、喝油茶。其制作流程大体相同,但增加了侗家特色:油茶打底料常有蕨粑、芭蕉粉、折耳根等;茶碗大且必碗碗装满,喝茶需用调羹竹筷帮忙;熬汤不需要出锅过滤茶叶,一个圆竹篓放锅中与茶叶同煮,随时可从篓中舀取热汤;秋冬时节,喝茶必围坐火堂边,烤着柴火,喝着热油茶,其乐融融。来到侗乡,即使不是很熟,也会有人喊你喝油茶。你可千万不能拒绝,否则会被视为不懂礼性。
苗乡侗寨油茶飘香
二十、长安贡茶一一神秘之茶
长安营各寨都会做一种神秘的茶,侗寨也不例外。村民采集野生“鸟粒芽”树叶,用箩筐或木桶装好,上面浇上些淘米水。不久,叶上生了一种白色的小虫,再过段时间,便有了一粒粒乌亮的虫屎,除去残渣后即成了神秘的——长安虫茶。泡出的虫茶有生津止渴、去热消暑、清心提神、顺气化痰等多重功效。清乾隆以后,这种特有的茶由驻“宝庆二府”的八旗官兵传入北京,一时轰动京城,皇家如获至宝,指定为贡茶。
二十一、寨门
有侗寨必有寨门,寨门如一家之槽门,是进入侗寨的第一道门槛。过去,寨门还起到标识村域及防御外敌的作用,村民轮番守夜,以防不测。侗家很重视寨门,不但精心设计,而且必经风水先生测定吉地、吉时开工,很是讲究。现在,寨门的主要作用是方便好客的侗家人施行礼仪,如迎远亲、接贵客等活动,必在寨门前摆香案、拱手致意、敬拦门酒、吟诗对歌。(肖宇亮、阳忠政、阳孝金挖掘整理)
大寨,美丽而神秘的侗寨
推荐阅读:肖宇亮作品
点击-长安,长安!你是那传说中的蛊(一)|山径山风
作者简介:
肖宇亮(山风),湘人,曾学于理工,谋生于通信业。喜安静读书思考,思绪游走在现实与远方之间,以诗酒为乐。有诗、词、赋刊发于多家国家级、省级刊物。现为中国电信城步分公司驻湖南城步长安营镇大寨村乡村振兴工作组长。
阳忠政,苗族,76岁,大寨社区2组居民,曾任两届长安营乡农民副乡长,后回乡务农,热爱书法、诗词并长年研习。
阳孝金,侗族,67岁,大寨社区2组居民,曾任原大寨村四届村支书、一届村主任,热心地方公益及民俗文化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