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m/近日理想汽车的话题热度指数飙升,原因在于一封“内部信”。内容称理想汽车预测年智能电动汽车预计保有量为万辆,其中理想汽车的市占率要达到20%,累计销量预计突破万辆。这个目标能实现吗?答案是基本不可能的。因为理想汽车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同时也缺少造车的积累与沉淀;但是这一轮的营销方式确实很高明,悄悄地以“内部信”的方式放出大话,通过媒体炒热而成为「热搜品牌」,这对于抬升股价似乎是有些利好的。理想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目前的市值是.43亿美元,未来会如何呢?不讨论了。市占率20%是什么概念?在燃油动力汽车领域已经不存在这种品牌了,即使是自带“品牌光环”的合资汽车也不例外。比如最高的一汽大众市占率只是10.9%,上汽通用为7.3%,吉利汽车作为自主品牌销冠目前为6.5%;年预计会有较大的变动,但吉利、长城、长安等品牌突破10%还需要耐心反攻,最强的合资主力品牌跌破10%应当是没有争议的。而这些品牌的年产销率都是数以百万级,理想汽车是什么水平呢?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才将将突破辆,在传统燃油汽车阵营中,有些热门车型的单款车月度销量都会超过理想的累计交付量。所以实现20%的市占率几乎是天方夜谭,或者说是痴人说梦也不过分。即使把范围缩小到新能源汽车阵营中,理想汽车想要在五年内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也是「≤0%」;因为主攻新能源汽车的巨头有很多,智能汽车的“票友”就更多了。参考品牌:百度吉利·智能汽车阿里上汽·智己汽车这两个IT领域的巨头企业在汽车智能生态的建设方面水平会如何?相信用过其车机系统的车主是有些体会的,水平总还是主流。剩下的小米公司和华为公司为多家车企提供研发服务,理想有什么实力与这些智能汽车公司抗衡呢?再者汽车的智能化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能做到的无非是像手机一样的标准,是基于多媒体、出行与大数据推送等信息关联的标准;说白了就像是给智能手机加上了车轮,自动驾驶等过于前卫的技术到年怕也难以达到成熟的标准。那么在此基础上的不同品牌的智能汽车,实际用户体验的差异会有多大呢?想不明白理想汽车凭借什么去吸引消费者。增程技术是理想的“大宝剑”吗?理想ONE是辆增程式电动汽车,车辆使用的核心技术总成都是“大牌”。比如动力电池是宁德时代,电驱控制技术是汇川科技……由于供应商太多还是以列表的方式看一看吧。增程发动机·东安动力前驱启动电机·联合电子后驱启动电机·博格华纳热管理系统·法雷奥中控屏·京东方车机系统·德赛西威语音识别系统·小米小爱同学芯片·高通和德州仪器ESP系统·博世等等感觉理想ONE真的是“满身名牌”,但核心技术在哪里?没有核心技术如何控制造成成本,成本无法控制何谈竞争力呢?ONE这辆车论性能不比同级插电混动唐DM,论耗油量也没有明显优势,但价格却贵了不少。然而这还不是核心问题,作为核心的增程式内燃机来自东安动力,属于长安旗下的东安汽发研究的这台1.2T三缸机,在ONE装车之前没有其他任何车辆使用过;结果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且其中有些比较严重。这就是ONE的水平了吧,核心三电技术依靠供应商,电芯PACK也是宁德时代,似乎还不如蔚来汽车。那么在纯电动汽车板块似乎就没有竞争力,在增程方面水平又如何呢?参考品牌还得是比亚迪汽车,因为这家公司推出了DMi·ECVT的平台;这套平台是以混动专用内燃机增程发电,车辆以电驱为主的运行系统。其阿特金森循环的内燃机有高达43%的热效率,运行中的转速还能够主要控制在最佳热效率的转速区间,耗油量显然会比较低。电驱方面有纯电续航km的选项,使用的是综合品质略超过NCM的LFP(刀片电池);而就是这种水平的增程式轿车的起售价也才10万,km续航的版本也才13万起售——增程系统本就比传统并联式插电混动的制造成本低,理想ONE作为纯增程式电动汽车,价格是不是虚高了一些呢?预测:在-年之间,捷豹路虎、菲克系列、福特林肯、吉利沃尔沃、长安汽车、北汽集团等等车企都会加速淘汰燃油车,其中有些车企明确了停产燃油车的时间节点。所以在这几年里会是“群雄逐鹿”,这些老派车企一旦开始转型,对于新势力品牌必然会带来沉重的打击。目前新能源汽车品牌市占率最高的是比亚迪,这家技术研发型车企在面对这么多“高手”的前提下,似乎也不敢于提出这么夸张的市占率目标。所以说“理想不等于幻想”,即使把品牌推上热搜也难以推动销量的增长,增程技术应当是“面向大众”的技术。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