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句古诗,道尽了多少人的辛酸?
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为了博美人一笑,吩咐下面把岭南的荔枝带回来,还要赶在贵妃六月一日生日之前。
要知道荔枝的存放极其困难,“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从岭南到长安五千余里,论谁看来,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直接地说,这就是个掉脑袋的差事。
在古代交通极为不便利的情况下,没有飞机,没有高铁,没有冷链,只凭车马。五千里,三日,就算是神仙来了杨贵妃也吃不到新鲜荔枝!
那么历史上的唐玄宗究竟是如何博美人欢心,让杨贵妃吃上新鲜荔枝的呢?马亲王以史为料,在历史的间隙里,镶嵌了自己的想象,成就了这本《长安的荔枝》。
后世只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奢靡、荒诞,但此书却讲述了社畜职场小人物微醺授命,长安与岭南遥遥五千里,如何可达?
主人公经历挣扎、痛苦、绝望的心理变化,最终决心踏上岭南之路: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既是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
书中这么描述这段差事的艰难:
“右相可知道,为了将这两坛新鲜荔枝送到长安城,在从化要砍毁多少成树?三十亩果园,两年全毁。
一棵荔枝树要长二十年,只因为京城贵人们吃得一口鲜,便要受斧斤之斫。还有多少骑手奔劳涉险,多少牧监马匹横死,多少江河桨橹折断,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
主人公李善德是个九品芝麻官,花了毕生积蓄在京郊购置了一处小宅,只为给妻女一个安定的家。谁知忠厚老实的他被上司欺蒙,使他糊里糊涂地成为了“荔枝使”。
在胡商苏谅和荔枝园主阿僮等人的帮助下,李善德靠着精密计算和反复试验,最终探索出荔枝的保存方法和最佳转运路线。
这是一份倾注李善德心血的转运之法,涉及气候、邮驿、运具、钱粮等几大领域,内中细碎繁复之处,密如牛毛,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马虎。
但,即使安排周密,仍是状况百出。横亘在李善德面前的阻碍不是道路险阻,而是“命运”。
好在,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加上数十条人命,数百条船力,数万贯金钱,成功地带回了荔枝,虽然只有两小罐……
运送新鲜荔枝的任务落实,李善德却为此失去了他最好的朋友,险些丢掉自己的性命。驰入长安城的只有一骑,阿僮的整个果园换来这抵达长安城的一骑。
这背后隐藏了多少人的辛酸苦累,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
他像极了职场打拼的大多数人,不会巴结、小透明、背锅侠,但他又是社畜职场人的骄傲,他有专业、他醉心于目标,那种做梦在为解决问题想办法的画面,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他虽是小吏却敢质问大权贵“为相者,该当协理阴阳,权衡完事。荔枝与国家,不知相公心中到底是如何权衡,圣人心中,又觉得孰轻孰重?”
从李善德出发后的每一步都会让心心弦紧绷,明知道鲜荔枝最终送往了长安可还是有无数的惦念在心中,“一骑,只有一骑”我泪流满面!是心酸、是心疼、是痛恨、是无奈!
他本以为送荔枝是最难的,如今却看透了,权力斗争,才最要命。
李善德混迹官场十几年,也曾幻想过被大佬提携,可平步青云的机会摆在眼前时,看透人心的他,只盼着尽早离开这是非之地。
故事最后,李善德卖掉了几个月前刚买的小院子,带着妻儿远下岭南,从此躬耕垄亩,不问世事。
原来,不混官场也能填饱肚子,不在京城安家乡野茅屋也住得,无权无势也能自得其乐。李善德,终于修得清净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说起这段历史,我们往往沉浸于各种宏大叙事中,若不是马伯庸独辟蹊径,将视角落回一个小人物身上,我们或许还读不到如此精彩的故事。
因此不管你爱不爱历史,都建议你看一看《长安的荔枝》,因为他讲的不仅仅是历史,是身边的你我、是良知。
作者用一个底层官员的视角,展现了无权无势无钱艰难办事小人物的现实,也有小人物在懂得借势以后凌驾规则之上的讽刺,整个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悬。
这部小说折射了了很多主题,每一个故事单拎出来,都能让你受益匪浅。
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一曲孤勇者的悲歌,一部小人物的史诗。
如马伯庸其他书一样,这本书里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处处展现了唐代的种种——饮食的、生活的、官场的、行政的等等,读完让人欲罢不能。
生活中,真没几个重任在肩的天选之子,大多都是像李善德这样,为了养家糊口四处奔忙的普通人。
若你生活艰辛、若你对前途感到迷茫;若你想了解历史,《长安的荔枝》都是你的不二之选,它能给你置之死地而后生时所爆发出来的惊人能量!
人生在世,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即使过程艰辛,路途遥远,也不能忘记初心,方得始终。
喜欢的不要错过这本书籍:
L长安的荔枝马伯庸见微系列历史短小说大医破晓篇精选¥45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