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仰韶文化核心区在哪里
TUhjnbcbe - 2024/3/14 8:22:00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手术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

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扶风案板、陇县原子头、华县泉护村、高陵杨官寨、蓝田新街、西安鱼化寨、汉中李家村、何家湾、龙岗寺,对仰韶文化的认知贯穿着陕西考古事业的进展……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最强势的一支文化系统,以独具特色的彩陶题材和尖底瓶等特有的要素为标识,文化延续逾年,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近日,在国家文物局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明志表示,以渭水流域为核心的*土高原地区是仰韶文化核心区。

西安半坡博物馆。

得天独厚的农耕宜居之地

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发现并命名了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由此拉开仰韶文化研究的百年历程。经过百年来不断探索,仰韶文化的重要地位已被初步揭示。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位居中国版图的中心位置,处于太行山以西的*土高原腹地,*土耕地面积广阔,水系密度较高,季风降雨较为丰沛,较少发生严重水旱灾害,在仰韶时代是最为理想的旱作农耕和定居区域,《尚书·禹贡》和《史记·夏本纪》均记载,天下九州中唯有雍州之地为上上田。表明在秦汉时期,人们依然认为这里是农耕定居的天府之地。

基于以渭水流域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仰韶文化以该区域为中心向周边形成辐射态势。在鼎盛时期,拓展至江汉、河湟、中原、河朔地区,面积达到60万平方公里以上,影响范围广袤。在其广阔的分布区域内又可分不同的“类型”或“文化”,形成巨大的文化系统,内涵极其丰富。

陕西新石器时代遗址数量巨大。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陕西新石器遗址数量达到处,其中仰韶文化遗址超过处。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项目带动下,陕西开展区域系统调查建模推演,其结果是,陕西新石器时代遗址总数大约有处-处,其中仰韶文化遗址达处-处。

对仰韶文化的认知贯穿着陕西考古事业的进展——渭水流域和汉水流域仰韶文化遗址陆续开始大规模考古发掘,主要包括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扶风案板、陇县原子头、华县泉护村、高陵杨官寨、蓝田新街、西安鱼化寨、汉中李家村、何家湾、龙岗寺,带动了仰韶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聚落考古新进展。

“半坡遗址开启中国首次大规模聚落考古实践,泉护村遗址树立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分期标杆。”马明志说,陕西仰韶文化聚落中出现的防卫或礼制性设施开启了龙山时代高等级聚落礼制设施的先河,最早的瓦、砖、泥抹子等大型建筑材料和工具也首先出现在陕西仰韶文化遗址中。

我国首次大规模聚落考古发掘

举足轻重的半坡遗址发现于年春季。年-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兴邦先生主持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发掘,发掘位置属于遗址的北部,发掘面积约平方米,房屋遗迹40多座,墓葬多座,还有大量陶窑、窖穴等遗迹。出土遗物上万件,主体遗存的文化性质属于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距今约年-年。

据介绍,半坡是中国境内首次采用聚落考古的先进理念,大规模揭露的古代聚落遗址,在当时全国范围内树立了聚落考古的标杆,在世界考古领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姜寨遗址是首次全面揭露聚落遗址,成为仰韶文化分期、仰韶文化聚落与社会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的典范。

在以庙底沟文化为其主要内涵的泉护村遗址,出土陶器以红陶为主,次为灰陶和黑陶;泥质陶比例大于夹砂陶。器形以平底器为主,其次为尖底器,主要有曲腹平底碗、钵、卷沿曲腹盆、双唇口尖底瓶等。陶器纹饰丰富,主要有绳纹、线纹、弦纹。彩陶也很发达,图案分为两类,鸟纹和花卉纹。

“学术界对仰韶文化的内涵有明确界定。以陶器为例,陶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大类,陶色以红陶为主,有少量黑陶和灰陶,纹饰以绳纹为代表,泥质陶表明流行绘制黑色彩陶图案,以宽带、鱼类、蛙类、鸟类、人面、獠牙兽面纹为主要题材,典型器类有尖底瓶、蒜头壶、葫芦瓶、尖底罐、夹砂鼓腹罐、瓮、钵、盆等。”据马明志介绍,仰韶文化的彩陶已经形成稳定、系统的组合主题,这种主题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图案,更反映了仰韶文化的神祇与巫祝信仰体系。这样的神祇题材影响了龙山时代到青铜时代的礼器图案题材,应该是青铜时代信仰系统的重要源头。

在文化辐射和传播方面,李家村、何家湾和龙岗寺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展示了秦岭以南汉水上游前仰韶——仰韶文化分布和演变的重要信息,表明仰韶文化翻越秦岭拓展至江汉地区的空间格局。同时,根据汉水上游仰韶文化流行制造和使用绿松石器、玉器的特点,暗示江汉地区可能是中国早期玉器制造的源头之一。

此外,杨官寨遗址大型环壕聚落和成人墓地的发现,则解决了考古学界数十年关于庙底沟聚落形态和墓地分布位置、内涵的迷惑,通过基因组检测,初步认定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属于较为稳定的父系社会。

5件“年龄”超岁的砖块

在灞河东岸的二级台塬上,蓝田新街遗址考古成果令人振奋——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和汉代遗存,其中以仰韶文化晚期最为丰富,出土大量陶器。

陕西考古工作者在对新街遗址发掘过程中,发现了6件烧结砖残块、1件未烧制的土坯砖块。6件烧结砖残块中,有5件都属于仰韶文化晚期,最大的一件残长15.7厘米、残宽10厘米、厚3厘米,推断是个长方形的砖;最小的一件残长8.5厘米、残宽6.5厘米、厚2.5厘米。它们都是一面和侧边平整光滑,另一面较粗糙。其中5件烧结砖块的材质基本相同,都为泥质红陶。考古专家从出土窖穴中提取出碳屑样品,送交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AMS)进行了年代测定,发现5件烧结砖残块年代略有差别,但都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的范围内,距今超过年!

另外,考古专家在对一件未烧制的土坯砖块进行研究时发现,它的边缘整齐,看不到切割痕迹,说明这些砖都是木质模具成型的。该遗址还发现了玉石矿料切割的遗物和加工玉器的钻头,对研究仰韶文化玉器材料、加工手法等学术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学术界一般将仰韶文化的年代范畴界定在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大约经历了年。近20年来,仰韶文化的上限被提前到大约公元前年,而下限的测年被推迟到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之间,如此,仰韶文化的时段被稍微延长。

“随着陕西龙山时代城址的发掘,如芦山峁遗址、石峁遗址,我们逐步认识到,龙山时代的合院式建筑、门塾哨所、马面、瓮城等防卫或礼制性要素,其源头可能早在仰韶文化半坡时期、庙底沟时期就已经展现出雏形因素,这将是探索仰韶文化文明要素起源的一个主要方向。”马明志说,仰韶文化完成了中国史前文化的第一次整合。今后需要从大历史周期的视角考察仰韶文化在中国文化与信仰整合历程中的历史地位,陕西及*土高原地区对中国历史的整合角色,不仅仅局限于周秦汉唐,而应该上溯至仰韶时代。

相关新闻

陕西11项考古发现

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正式发布,陕西有11项考古发现成功入选:神木石峁遗址、半坡遗址、姜寨遗址、周原遗址、丰镐遗址、秦雍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秦始皇陵、法门寺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其中6项位于西安市,分别是:半坡遗址、姜寨遗址、丰镐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秦始皇陵、唐大明宫遗址。

从地域分布上,“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香港特别行*区、台湾地区)。历史底蕴丰厚、素有“文物大省”“考古大省”之称的河南与陕西分别有14项和11项入选,河北、山东、湖北各有6项入选,山西有5项入选,北京、浙江、江西、湖南、甘肃各有4项入选。从年代分布上,旧石器时代有5项入选,新石器时代有33项入选,夏商时期有10项入选,两周时期有15项入选,秦汉时期有16项入选,三国至隋唐时期有9项入选,辽宋金元时期有9项入选,明清时期有3项入选。随着中国考古学不断向纵深拓展,遗址格局的逐步清晰、历史文化内涵的日益丰富也同样反映在个入选项目中。从类型上,既有聚落、城址、陵寝、墓葬等类型,也有洞穴遗址、矿冶遗址、窑址、沉舰遗址等类型。

据介绍,这些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庞乐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尚洪涛

(资料图片)

编辑:安之

审核:彭彭、文岳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西安报业·西安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摘编

1
查看完整版本: 仰韶文化核心区在哪里